多管齐下,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海外网
来源:海外网
巴西巴拉那州的一处果园内,农户正在采摘橙子。资料图片
在泰国沙功那空府纳蒙县班呈东村,文迪焦大婶正在自家的手工作坊里整理刚制作完成的靛蓝染色围巾。记者赵益普摄
柏林一家超市里的有机农产品合作社专柜。记者李强摄
俄罗斯研发的人工智能收割机在作业。资料图片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培育经营主体、鼓励科技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各国因势利导,出台针对性的农业产业政策,让乡村产业体系立得住、行得远,为农民带来切实的经济收益
泰国——
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
记者赵益普
在泰国东北部的沙功那空府,有这样一句流行语:“来了沙功那空,记得带走一件靛蓝染色产品。”
靛蓝染色是泰国东北部、北部一项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采用天然植物染料蓼蓝,印染制作出靛蓝色的衣服、围巾、袋子等布质生活用品。因其纯天然的环保特性,以及防晒、透气、味道清香等优势,靛蓝染色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受泰国年轻人的喜爱。沙功那空府的靛蓝染色技术好、产量大,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靛蓝染色手工作坊,被称为“泰国靛蓝染色之乡”。
拥有多户人家的班呈东村位于沙功那空府纳蒙县,这里依山傍水,盛产蓼蓝和棉花。当地村民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发展靛蓝染色产业。村里的染色专家湄帕里·平玛塔告诉记者,班呈东村的男性负责种植蓼蓝、发酵染料,妇女们则负责纺纱、织布和浸染,家家户户都有染缸和织布机,“对村里的妇女尤其是年长者而言,成为本地特色传统工艺的传承者让她们感到自豪”。在平玛塔的带领下,班呈东村的靛蓝染色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
文迪焦大婶是班呈东村的靛蓝围巾生产能手。靛蓝染布工艺严苛,制作过程耗时耗力。以围巾制作为例,纺织前要先给棉线上色——需要手挤70次,阳光下暴晒8个小时,确保棉线不掉色后再纺织成布。文迪焦每月能生产70多条靛蓝染色大围巾,以每条泰铢(1泰铢约合0.22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收购者,除去成本,月收入近1万泰铢,“已经快赶上我女儿在城里上班的工资了!”
纳蒙县乡村发展办公室主任库缇达告诉记者,该县建立了从蓼蓝种植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一些村庄进行了内部分工,有的村庄主要负责种植,有的专门织布,班呈东村则主要负责最关键的染印环节。这些村庄出产的靛蓝染色产品,一般会被集中收购,进入沙功那空市区的靛蓝染色专卖店,或者由沙功那空的经销商转卖到曼谷、清迈等大城市。“泰国大多数的靛蓝染色产品,都来自沙功那空等东北地区。”库缇达说。
得益于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靛蓝染色这一曾经农闲时的副业,正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促进这项技艺的传承,沙功那空府的许多小学开设了染布手工课,不少村子的染坊也兼具培训功能,接收外府的年轻人来学习技术。沙功那空府府尹蒙西·派讪他那瓦表示,靛蓝染色是沙功那空府的财富,每年为该府的农民带来超过万泰铢的收入。“靛蓝染色这一特色产业为我们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年3月,世界工艺品协会认定泰国沙功那空府为“世界天然靛蓝工艺城”,这是亚太首个获此认证的地区。
随着泰国乡村旅游热的兴起,沙功那空的手工艺体验游也渐成规模。“相比于大规模工业生产,游客更喜欢传统手工艺,沙功那空的许多村子都很适合发展靛蓝染色体验游项目。”泰国国家旅游局乌隆他尼分局局长帕瓦纳·普拉吉对记者说,“我们将尽快制定计划,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动当地乡村游产业发展。”
德国——
农业合作社呈企业化经营趋势
记者李强
农业合作社是德国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德国媒体曾用“穆勒先生的早餐”来描述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穆勒先生加入咖啡的牛奶来自德国个牛奶合作社之一,小面包来自拥有1.7万名面包师的烘焙师合作社,黄油和果酱也购自合作社性质的超市……根据德国《合作社法》,3名成员就可以组建一个自愿互助、自我管理、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在农业领域,几乎所有德国农户都加入了各类农业合作社。
在德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超市和市场销售的农产品价格大体一致,也很少会出现因流通不畅导致农产品滞销或腐坏的现象,这都得益于德国发达的农业合作组织。农户收获的农产品大都通过合作社对外销售,以获得最好的价格;收购这些农产品的机构,无论是零售还是深加工部门,往往也是合作社性质的企业;种植作物所需的种子、肥料、农机和水利灌溉设备,甚至信贷和农业保险,也都来自各类农业服务合作社。
年,德国人弗里德里希·莱夫艾森创建了全球首个农村信贷合作社。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合作社已成为德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农业合作组织。莱夫艾森合作社既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合作社联合会,旗下共有家农业合作社,会员人数超过万,雇工超过11万。其成员既有生产初级农产品的合作社,也有葡萄酒酿造等农产品加工类的合作社,还有提供水源、电力、农机、肥料等生产资料和服务的合作社,不一而足。规模化生产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该合作社年销售额达亿欧元,供应了德国66%的牛奶、50%的谷物和油菜籽、33%的牛肉以及葡萄酒。
合作社遍布德国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这一模式既改变了单个农户直接面对市场的弱势地位,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生产,降低了综合成本。比如,柏林附近的一个“有机生态村”既有养殖奶牛、生产牛奶的合作社,也有乳制品加工合作社,最终产品再集中运往合作社性质的商店销售。
德国的合作社在农业产业体系中还发挥着“润滑剂”作用,在物资采购、农机具使用、农产品收储运销、农民建房、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为会员提供支持。据莱夫艾森合作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