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卫士索罗斯,再次为香港敲响警钟
近日,有游资在做空香港,被乌龙到了索罗斯头上。
据说,21年后,索罗斯再度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幕后黑手,被香港关门打狗,20万手恒指期货空单遭闷杀,损失24亿。
传闻归传闻,至少也反映了香港对做空的敏感和对外部游资的警告。
不管如何,做空香港都值得所有香港人警惕,回顾索罗斯的经典做空案例,以史为鉴,对当下中国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什么是做空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是卖鸡蛋的商人,他预测到鸡蛋价格要跌,于是向养鸡场借了斤鸡蛋,约定一定期限内如数归还,譬如三天,并付出一定的利息。
养鸡场一听,当然不反对。三天的期限,对养鸡场影响不大,况且鸡蛋还在养鸡场放着,反倒能挣一部分利息钱。主要风险全都由小明承担,何乐而不为。
小明借到鸡蛋,立刻将这些鸡蛋按照市场价格4.2块一斤卖了,斤鸡蛋卖了块。
小明刚卖出去,第二天,鸡蛋价格跌到了3块,于是小明又用块买回斤鸡蛋,手里剩了元。这时候,他将斤鸡蛋还给养鸡场,并付出块佣金,小明净赚块。
这就是简单的做空。
在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做空者可以一定的佣金或返利,从金融机构的手中借出若干股票,高价卖出,等到股票价格下跌,再低位补回,在约定的期限内如数归还,平仓即可。
不仅是股票,所有有价的证券和货币,理论上都可以在开放市场进行做空交易。
索罗斯便是这样玩转了股市、英镑和泰铢。
2
索罗斯的经典之战
做空英镑
二战之后,欧洲各国,尤其是西欧,就试图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并逐渐扩大影响到整个欧洲,抗衡美日和亚太地区的发展。
建立各国间稳定的汇率,是欧共体重要的一环。
只有欧洲各国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才能避免相互内耗,方便自由贸易,共同发展经济,于是形成了欧洲货币机制(ERM)。
简单来说,就是欧洲各国货币以当时坚挺的德国马克为锚,制定汇率浮动范围,基本保持汇率的固定。
一旦某国汇率超出规定范围,该国的央行就要出手干预。欧洲形成了一个一揽子的货币体系。
这样做的初衷,是真正实现欧洲利益的统一,从而让欧洲作为一个强大的整体,避免内耗,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欧共体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
然而在索罗斯看来,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存在差异,利益又各不相同,相对固定的汇率政策,很难维持。一些经济底子好的国家,譬如英国,加入这个货币体系,就意味着必须牺牲相当一部分本国利益,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年代末,东西德合并,这个货币机制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由于东西德经济发展差距大,西德需要向东德转移支付大量资金,这样就促使德国财政赤字从5%猛增到13.2%。
西德大量举债,建设东德,德国担心发生通胀,便开始加息。由于德国马克是重要的锚,英国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不得不继续维持高利率,稳住汇率。
柏林墙倒下,东西德合并
但英国这样做,就等于自己砸自己家生意,要吃大亏。
举例来说,年初:
按照固定汇率1:2.9,1英镑=2.9马克=10个鸡蛋
但是实际上,马克坚挺,又遇上德国加息,2.9马克=20个鸡蛋。
如果继续维持固定汇率,就意味着英国的鸡蛋是0.29马克一个,而德国的鸡蛋只需要0.马克一个。
人们当然要抛弃英镑,换成马克!市场上抛售的英镑就越来越多,汇率必然无法维持。
英国政府请求德国联邦银行降低利率,减轻英国方面加息的压力,却被德国拒绝。
东西德至今可支配收入差距巨大
换句话说,德国不惜以牺牲欧洲统一的汇率机制,来换取本国的稳定,相当于只允许自己沾光,无所谓他人吃亏。
英镑由于被马克绑架,不能降息,影响了英国经济的活力。
年上半年,英镑对马克比价不断下跌,即将跌破2.的设定底线。英格兰银行不得不购入33亿英镑来干预市场。
这时,索罗斯已经坚信在固定汇率体制下,英镑必跌。年9月15日星期二,索罗斯决定大量卖出英镑。
年9月16日,英镑汇率暴跌
索罗斯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从银行借贷巨额英镑,到外汇市场去全部卖掉,换成德国马克,市场上顿时抛出了大量的英镑,英镑开始贬值。只索罗斯一人,就投入了亿美元做空。
当然,为了抵抗以索罗斯为代表的游资做空,英国在9月16日一天之内,连续两次提高利率,利率从10%增长到15%,希望收回流动性,稳住英镑,并且动用了亿美元外汇储备,购买市场上抛售的英镑,但最终还是没能保住英镑的汇率。
英镑被成功做空后,曾经充当过“全球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只能宣布无力维持英镑汇率,英国退出欧洲货币机制。
英国退出之后,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相继退出,从而引发了欧洲货币危机。英国人将这一年的9月16日,称为“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通过做空英镑,一战成名,赚得总利润20亿美元。
在之后的采访中,索罗斯感言:
“任何汇率制度都有缺点,唯一的办法是没有汇率制度,形成欧洲的单一货币,就像美国一样。这样会让投机客失业,但是我乐意这样牺牲。”
做空东南亚
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迅猛,出现了“亚洲四小虎”(马来、泰国、印尼、菲律宾)。
年,地产泡沫催生泰国的烂尾楼
这四个国家八九十年代,依赖外部投资,积极发展外贸经济,取得了国内建设的大发展。
然而由于国内市场的过度自由化,甚至允许国内企业自由向国外资本融资,这些国家一旦遭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就容易产生泡沫经济。
这些经济体量小,又没有建立起金融预警机制的东南亚国家,遂被索罗斯盯上。
以泰国为例,当时的泰铢盯住美元、日元等一揽子货币,实行固定汇率。
但是当时随着美元对日元升值,在固定汇率下泰铢被高估,泰国的外贸受阻,国内的房地产、股市等行业之前流入大量外资,形成泡沫,美元一升值,这些游资开始撤出。
索罗斯在这个节骨眼开始了做空泰铢,在国际市场大量抛售泰铢。
年5月之后,美国的对冲基金进行了三次抛售泰铢、买进美元的大规模投机活动。
美元兑泰铢汇率
泰国在投入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后,仍无法战胜投入无穷无尽资金的对冲基金,泰铢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已经无法维持。
做空资金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各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泰国政府年7月2日被迫宣布采用浮动汇率,泰铢在接下来的4个月中,暴跌了40%。索罗斯挣得盆满钵满。
3
索罗斯成功做空的背景
分析索罗斯的经典做空之战,我们可以看出被做空的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自由开放、忽视了外资过多进入的风险;
②高度依赖外贸的单一型市场;
③过热的投资,产生地产、金融等行业的泡沫;
④外汇储备少,金融体系不完善,采用固定汇率时缺少必要防范准备;
⑤过度依赖美元、日元、马克等强势货币;
⑥实施金融政策时,忽视了对国际政治的预判。
英国加入欧洲货币机制,轻视了东西德融合后,马克作为货币锚的坚挺;
东南亚的泰国,单一型外贸经济,对美元、日元过度依赖,忽视了自己国家的内生力。
索罗斯正是善于从政治变革和新兴市场中,寻找到金融漏洞,实现做空。
从而变成了另类金融秩序的维护者,为出现金融漏洞的国家,打补丁。
索罗斯说:
“我是一个复杂的人。在世界一些地区,我以迫使英格兰银行屈服和使马来西亚人破产而出名,即作为投机者和魔鬼而出名。但在世界其他地区,我被视作‘开放社会’的捍卫者。”
4
对中国的启示
年,索罗斯和他的追随者们,同样打过香港的主意。作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也在同一时期遭遇资本的做空。
只是香港有三点例外:
1.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达到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
2.中国内地的外汇储备在97年的12月底,达到将近亿美元的规模。而且,在7月1日香港回归当天,中央将亿港元的土地基金移交给了特区。
3.为了对付金融风暴,支持香港,中央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当于帮香港和东南亚,顶住了做空资金,维持了信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香港当时既拥有充足的弹药,又拥有足够的信心,更有大陆市场的战略纵深。
这就是香港能够挺过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2年过去了,索罗斯的影子在香港重现,作为另类的“金融卫士”,国际游资是否能够做空香港?答案在数字里面:
香港于年8月底的外汇储备资产为4,亿美元。
大陆的外汇储备(不含港澳台),则达到了3.1万亿美元的规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