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大姐化身巾帼战士,冲锋陷阵创造奇迹
编者按
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策泰国)总经理陈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她综合能力出众,性格直爽,人送外号“小兄弟”,是个能扛起多人工厂的“女汉子”。来泰8年,她经历过很多困难、辛酸,创下了傲人的成绩,有过很多感动、快乐,也有过很多骄傲和自豪。今年除夕夜,陈华发了一条朋友圈,写着“年种下的小树,今天发现长这么高了,还结了果,岁月流逝,我们还在坚守”。初看这不过是一条记录生活的朋友圈,但了解陈华的人,却能从这条再普通不过的朋友圈里读出陈华这一路走来的坚持和不易。
现在回忆起年初次踏上这片炙热的土地耕耘的经历,陈华已经很少细聊8年中所经历的艰辛,或许是从小在军队大院长大的成长经历和军人父亲言传身教的那股坚毅精神,让陈华将一路走来的艰难和不易都化为一句淡淡的玩笑:“我是无知者无畏。”她口中的“无知”,其实是指来泰前对这个“困难程度拉满”的工作的严重低估,而无畏,则是她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重考验时,能以迂回躲闪的智,直面出拳的勇,来全力以赴,选择做搏击人生的巾帼战士。
战士的尴尬
来泰国前,陈华在中策橡胶集团担任过分厂厂长、投资部经理、分公司总经理,中策泰国项目是集团投资建设的首个海外工厂,任何人都没有海外建厂的经验。当组织人选进入到困难阶段的时候,陈华同志主动请缨前往泰国,她的决绝和义无反顾的态度打动了集团公司领导,年9月,陈华带上行囊只身赴泰,负责中策橡胶(泰国)工厂项目建设,开启了一段未知的全新挑战。但在这个决定的背后,是远离故土,放弃与家人相守的无奈和辛酸。
当然,陈华选择来泰国,也有自己的“小私心”——练习英语,以便退休后能周游世界。但来到泰国后,才发现这个“小私心”也难以实现,真正能练习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更多的却是因语言不通和对泰国不了解而出现的,沟通困难的尴尬和无奈。
公司建立之初,车是从租车行租来的,一次车辆出现问题送回去维修,车辆修好后,竟送回了两辆车。一问才知,那是因为翻译地不准确,导致大家沟通中存在误会,车行以为公司需要再租一辆。看着两辆车陈华瞬间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公司刚刚成立,工厂正在建设中,但公司的厨师毫无征兆的走了,以致大清早所有员工都将没有早餐。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性格直爽的女汉子陈华自己到便利店买了很多牛奶、面包和饼干,带着管理人员敲开一间间员工宿舍的门,挨个给员工道歉并送上面包。
类似这样的尴尬,在泰国生活工作的这8年中,陈华遇到过很多。所幸,在一次次的误会中,陈华慢慢理解了泰国人的做事风格和方式,也摸索出了一套沟通方式。如今,她身边的泰国员工基本上已经学会了中文,在与陈华的交流中,他们能听懂近一半中文,剩下的一半,则混杂着英语和泰语。在深深了解泰国人想法和做事风格的基础上,她能轻松解决工人上班偷懒、迟到、旷工,泰国中层管理者不习惯“管人”等情况,而她身边的泰国人,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有了一定了解和适应。这些改变,其实都来自于陈华的理解尊重和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
战士的温暖工作上,陈华是一个处事果断的女强人,“霸气”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但霸气的铠甲下,却是一颗热情而温暖的心。在中泰两国极大的民族信仰和文化差异面前,作为中策泰国公司的掌舵人,陈华深知“尊重与关爱”对于泰国人民心灵和信仰的重要性。
今年新年前,得知某位员工母亲生病后,陈华特意带上礼物到员工家看望,其实这只是她无数次前往基层员工家里看望中再平常不过的一次。但该员工和母亲却觉得无比感动,还拿出了自己认为最为珍贵的佛牌送给陈华,希望陈华能平安健康。陈华也小心翼翼地收着这份员工的“真心”。
工作之余,陈华还对员工工作和生活状态非常关心,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和员工“唠家常”,听取员工意见,答疑解惑。因为这是最快了解员工,了解泰国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方法之一。她用这种方法,鼓励温暖着每一个员工,让大家充满希望、信心和动力地去工作。“是否结婚了”,“有没有女(男)朋友”,“家里怎么分工的”等等问题都是陈华和员工经常聊的。
几年前,当陈华得知公司里有的中国员工和泰国员工之间的恋情后,陈华决定给他们送上一份最真挚的祝福。于是,时任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罗勇分会会长的陈华,联合总商会罗勇分会其他会员企业,亲自策划了一场浪漫又隆重的集体婚礼,年12月16日,12对跨国新人在大使馆领导、安美德集团领导、泰中罗勇工业园领导和各企业领导的见证下走入婚姻殿堂。这场轰轰烈烈的集体婚礼也引起了中泰各界的瞩目。
如今,4年多过去了,陈华一直关心着这些跨国家庭的幸福。不仅如此,公司里很多员工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等,陈华都了然于胸。每次聊天中,只要知道员工有任何困难和需要,陈华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对于泰国员工,陈华总是毫无架子,像朋友一样尽心尽力地了解和帮助他们;而对于中国员工,她认为来泰国支持中策橡胶生产和发展需要的所有员工都对中策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他们舍弃了对家人、子女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是所有驻泰人员都默默承受和无法割舍的愧疚。远在海外,她深知很多员工思乡心切,为此,她结合泰国实际举办各种活动,想方设法改善员工伙食,从各个方面关心身边同事,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在异国工地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陈华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们远离家乡亲人,在异国他乡打拼,我就是他们的家长,我有责任照顾好他们。我要尽力让他们在援泰期间实现梦想,有所收获,带着成就感回去。”
持续了近三年的疫情,给员工回国探亲等问题上造成了诸多不便。一天早上6点多,刚起床的陈华被一条员工的朋友圈状态触动了。该员工在朋友圈里感叹称机票太贵,回国太难。看到消息后的陈华觉得自己对员工的关心不够,一股深深的自责感油然而深。“我就是觉得我没有及时的关心到他们,这么早发这样一条朋友圈,说明他昨晚一定因为这件事情没睡好,我这个大家长是有责任的。”于是,当天一整天,陈华都在四处打听,甚至惊动了中国驻泰大使馆和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对海陆空回国的情况做了充分的咨询研究,希望能帮员工解决实际难题。尽管最后发现能做的有限,但得知此事的员工却觉得很温暖。
掌舵中策泰国多年,陈华总是说每个人都是好员工,所以她总是不断反思自己有没有用好每个员工。谈起管理方法,陈华说“我始终把公司当成一个大家庭,对我来说不是管理,而是持家。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是我的孩子。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员工的心和性的管理。”
战士的有爱
多年来,陈华不仅对公司员工如此,对园区其他企业和中策上下游企业组成的“中策家园”亦是如此,她深知入泰投资建厂的艰难与不易,其他企业但凡有任何困难,陈华都会毫不吝啬地伸出援手,竭尽全力帮他们解决难题。同时,陈华每一次关于树立中资企业形象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园区企业和身边朋友也会同样报以积极回应。
几年来,陈华参加了慰问孤儿院、当地留守儿童、哮喘病儿童、残疾和智障学校儿童等无数公益活动。有机会时,她会在当地村长的陪同下一起前往附近学校送上我们用废轮胎制作的公益纪念品,和学校师生一起过泰国儿童节。她会亲自为小孩子们打饭、分发食品、学习用品,会为学校捐赠善款,会为失明的小姑娘买衣服;当地水果滞销,她还会号召公司员工购买水果帮助果农。到现在,“中策家园”获得了当地民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是一个充满阳光和爱心的“ZhongceFamily”。
在大家眼中,陈华总是有着满满的正能量,积极、阳光又温暖。这份温暖,陈华同样给了家园里的小动物。
几年前,陈华发起创建了一个叫“猫窝”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