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基普汇率制度及波动
老挝基普汇率制度
基普汇率制度简介
老挝在年到年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直至现在采用的依然是改革所确立的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与政府的管理调控相结合,可以将汇率调整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大体靠近市场需求。老挝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与别国相比较为宽松,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也是如此。当前老挝政府支持老挝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本国货币基普,与此同时规定基普的持有人把基普兑换为其他国家货币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并非完全自由,也就是说,基普是有条件兑换货币,但在市场上基普、美元及泰铢可流通。
基普,也称新基普,年起开始被规定为老挝的法定货币,货币代码为LAK,现在大量流通的面值有:,,,0,0,0,00,00基普,少量流通有:1,5,10,20,50,基普。阿特为老挝基普的辅币,1基普等于阿特。然而由于老挝基普的面值过小,辅币阿特已经基本不在市场流通。老挝基普汇率主要是以美元为盯住对象,并且以与美元换算的汇率为依据作为基普与其他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基准。
基普汇率发展波动
第一阶段:年到年,这段时期称为老挝计划经济阶段。众所周知,历史上,老挝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多年来被大国侵略,沦为殖民地,再加上频频发生的国内战争。种种外部原因导致其经济的增长速度缓慢,发展水平也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尤其是金融市场才刚刚开始。年老挝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年后,老挝才建立了社会主义体制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此时的老挝采用的是“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并且其中美元的权重非常高,可以占到80%,浮动区间为汇率均价的正负0.02%。正是这一汇率制度,使得老挝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中央银行不得不在资本账户上使用一些补救手段,来提升资本市场的海外吸引力,从而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老挝中央银行主要负责制定及实施包括外汇管理制度的各种货币政策,老挝货币当局对外公布的汇率制度长期以来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汇率的主要参考对象是与老挝经常进行贸易往来的两个伙伴国的货币-美国的美元与泰国的泰铢。并且,老挝的外汇管理具有市场化的特征。
第二阶段:年到年,此时老挝处于老挝初步开放时期。年到年,美元币值下跌,紧盯美元的基普币值也持续下降,这使得老挝的出口竞争力得到了提升,直接导致老挝的出口额稳步增加。年到年,老挝国内表现出了市场供给的发展速度与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不一致的现象,老挝的中央银行本想采取通过提升基普利率来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的手段,然而由于当时美元利率比较低,为了避免国外短期资本进一步流入导致老挝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上升,就放弃了使用这个手段。到了年,美元币值开始上涨,基普币值也随之上涨,这对老挝的出口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消极影响。但是,老挝为了保护本国的出口贸易,没有改变先前的汇率制度。年到年,老挝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但因为当时FED提高了美元的利率,所以老挝的货币当局不但不能降低基普利率刺激经济,反而为了维持基普的汇率制度选择继续抬高利率,避免国内资本外流。在超稳定汇率、高利率以及资本账户自由化政策的引导下,大量的国外短期资本流入了泰国。年到19%年这两年中短期资本占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并且大部分都流入了股票及房地产市场。老挝政府为了弥补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向其他国家借入了许多短期外债,其规模迅速扩大,外债结构也严重失衡。
老挝在年加入WTO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基普汇率制度归类为“没有预先公布干预方式的有管理的浮动”制度,自年起,老挝就开始对基普的汇率进行了优化调整,老挝货币当局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照老挝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参考汇率正负百分之零点三的范围内对外汇进行报价。老挝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参照美元的汇率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在合规的范围之内,商业银行有确定自己报价汇率的权利。老挝中央银行对外公布的参考汇率是前一天商业银行与银行间市场汇率的加权平均值。
第三阶段:年至今,这六年间老挝处于全面开放阶段。目前,老挝实行的是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并且在政府的努力管控下,老挝汇率已经调整到了一个合适的水平,基本与市场接近。另一方面,老挝金融环境比较宽松,外汇管制逐渐放宽。老挝政府鼓励老挝居民使用本国货币基普并规定基普为有条件兑换货币,然而在市场上基普、美元泰铢可流通。
因此,从年起,IMF就将基普汇率制度归类为固定汇率制。不过老挝央行对外宣称其汇率制度是浮动的,但是老挝的官方汇率长时间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老挝货币当局也从未公开宣布过其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数据。最近几年,老挝中央银行对外宣称老挝的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制度都保持着平稳的状态,没有进行重大改革。目前,老挝的居民可以开立外汇账户来接收外国的工资汇款、购买外同时在申请通过后汇出外汇等等,老挝货币当局规定老挝居民及公司企业每天有一万美金的额度来提取外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