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6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刘军连讲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6/9111156.html

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利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及科学文化的交流,国家制定并实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

迄今为止,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已经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01(一)利伯维尔场汇率制度(年-年)

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自成立之初,便确定了人民币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货币体系。

次年1月,天津率先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比价为一比八十。随后,全国各地在天津公布的汇率基础上,根据本地的物价水平来确定各自的汇率。

年,政府召开财经工作会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经济秩序的掌控,禁止外币在国内市场的流通和交易。同年7月,国内建立了全国财经统一制度,逐步恢复了经济秩序,至此我国人民币汇率实行全国统一制度,具体数值由央行发布。

建国初期,我国的汇率制度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实行的却是利伯维尔场汇率制度,具体表现为汇率的数值主要由国内对外的日用品生活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出口商品比价三者加权平均决定,因此汇率水平始终处于高频率调整状态。

从1美元兑80旧人民币至1美元兑元旧人民币再到1美元兑元旧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人民币汇率调整高达52次。

总之,这一时期,经济凋敝,通货膨胀恶劣,外汇资金短缺,金融物价相对不稳定,造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

02(二)固定汇率制度(年-年)

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此时国民经济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内金融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在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下,市场基本由政府把控,国家不仅需要将有限的外汇资金进行合理配置,还要确保金融物价不会随意变动。

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人民币用以代替旧币,直到年11月,在近11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为2.46。

在此期间,人民币的兑换比率是较为固定的,只有在国外货币升值或贬值时,才会对汇率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我国的汇率不会发生任何变动。

这一时期,汇率是以已经制定好的汇价为基准,参考各国制定的汇率而制定的。

人民币实行固定汇率制,一方面是因为在对外贸易中,外贸统制制度占据了主要地位,汇率的对外贸易调节作用基本消失,此时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是作为一种会计尺度对编制外汇收支计划和进行多外贸易进行核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国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稳定,且当时国内物价较为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汇率基本保持不变,只有对少数国家的国币进行过公开调整和变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不再是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其外贸盈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

03(三)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年-年)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世界各国遭受了严重损失。为了遏制情况进一步恶化,西方国家普遍采取浮动汇率制,实行汇率盯住政策,盯住一种或一组主要货币。

在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背景下,我国为了减轻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正常开展,开始对汇率制度进行变革,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并按照该货币篮子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的汇率制度用以调整我国的人民币汇率。

在一篮子货币中,国家外汇管理局主要选取与我国对外贸易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其种类和权重均由国家统一掌握,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加以变动。

由于选用的货币种类和权重的不同,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这种浮动汇率制度,其操作简便易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汇率波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程度,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在货币种类的选择和权数确定上客观依据不足,从而使得制定的汇率水平显得不太可靠。

同时由于国内外的市场价格严重背离,使得汇率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逐渐消失,从而影响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

为了合理地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发挥好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杠杆作用,使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我国改革开放后便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04(四)双重汇率制(年-年)

1.官方牌价与内部结算价并行的双重汇率制(年-年)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换汇成本过高造成了人民币汇率出现严重高估现象。

具体表现为年我国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平均换汇成本为2.41元,而出口企业按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牌价只能得到1.56元人民币,因此每出口价值1美元的商品,企业就要亏损0.85元人民币,出口越多亏损越大,经营进口反则赚钱。

为了适应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调动各方面的出口积极性,扩大出口,年8月国务院决定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除了人民币公开牌价之外,另行制定一个内部贸易结算价,实行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额度留成的办法。

从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实现了官方牌价与内部结算价并行的双重汇率制。在这一时间段,由于经济现实中存在外汇调剂业务的客观需要,我国对外汇的管制开始松动,国家开始发育外汇市场,造成了人民币出现双重汇率的现象。

而所谓双重汇率制度,就是指除由央行统一发布的官方汇率外,在有益于对外贸易基础上,再制定一种只适用于结算进出口贸易和外贸单位内部用以核算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汇率,但是这种汇率适用范围相对有限。

总之,内部结算价的采用,解决了外贸部门出口换汇成本过高以至于出口亏损的问题,贸易收支明显好转,外汇储备明显增加。但实行内部结算价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非贸易部门的积极性,导致我国在对外经济中陷入被动,外汇管理混乱,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2.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年-年)

年1月,我国取消内部结算价,此时官方汇率则主要应用于贸易结算和非贸易外汇兑换中。

随后几年间,我国对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由多重汇率重新变为单一汇率,而且持续下调,由最初的2.80人民币/美元最后调至5.22人民币/美元。在年4月后的两年内,我国主要对官方汇率进行了细微调整,次数很多,但幅度很小。

即便如此,仍然没有遏制住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趋势,到年12月,外汇调剂价为1美元兑8.69元人民币。

为了鼓励出口,在人民币汇率下调的同时,年国家再次提高外汇留成比例,采取按出口商品收汇金额比例留成的办法,使得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成为促进出口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留成外汇不断增加,调剂外汇的数量也逐渐庞大,且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这一时期我国的汇率的本质上仍是双重汇率。

从年3月起,全国各地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提高留成外汇比例,扩大外汇调剂数量,放开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利用外汇调剂市场利率,鼓励进口,解决出口亏损问题,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

05(五)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年-年)

1.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年-年)

年,为了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我国进行了第一次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

此次改革,主要是将人民币汇率并轨,把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合二为一,保留一个汇价,建立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导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由有条件可兑换走向自由兑换,并将政府的手撤回,减少对外汇的限制,给境内企业更加广阔的外汇生存与交易空间。

这一次变革结束了人民币汇率从年开始长达16年的贬值过程,此后人民币汇率开始稳中趋升。

2.盯住美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年-年)

年7月,泰铢贬值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贬值,给亚洲各国金融、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值此严峻时刻,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了亚洲各国的利益,冒着极大的风险,实行人民币汇率由银行间统一外汇市场形成,并接受中央银行干预的政策,汇率表面上进入了一个长期稳定状态,实际上则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